“共享”已经成为今年最热的词之一,
共享单车、共享汽车、还有共享房子……
特别是共享单车更是被誉为“新四大发明”,
那么从大城市而来的共享单车
适应了我们晋城的本土发展么?
小强单车是今年7月20日在我市投入使用的,但一个月后却难见其踪影。
今年5月,创业者吴天贵(化名),以780元每辆的价格购入了500辆小强单车,加上运输、人力等成本,共投入50余万元。然而,运营数据却不尽如人意,不论是每天每辆车的日均骑行次数,还是租金收益、广告收入均未达到最初预想的运营水平。
吴天贵(化名)是在南方城市旅游时注意到大街上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的。此前他卖过汽车、电动车,还在当地运营着一家砖厂,手头有些积蓄,算得上那个城市的精明人。
“我当时去了杭州、南京,什么小鸣单车、摩拜单车,其实都一个样。”看到在一线城市里满大街的共享单车,他意识到这是个不错的商机。
相比公共自行车要停在固定的桩位,小强单车只需停在路边上锁就可以了。按照最初的投资预期,他还计划在接下来的两年内陆续加投到2000辆车,需要大概150余万元的投入。
小强单车在其加盟模式中称,平均每天每辆单车可骑行4次,每次收费1元,投资1000辆单车每月就可获得12万的收益,“投资平均8-9个月回本”。
除了租金收益,车身、车尾及手机APP开屏的广告收益也成为平台们宣称的收益来源之一。吴天贵表示:“广告力度很大啊,一辆车一个月不得三四十块?你一千台车一个月就多少了?”
“20年前错过了互联网,10年前错过了淘宝,5年前错过了微博,现在,你还要错过共享经济吗?”这句广告确实很诱人,在未知的经济领域画了一个大饼,而每一个创业者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而从晋城目前的情况来看,除了难以达到的使用频率,单车质量也令人担忧。官网上宣称车身采用的是高碳钢车身材质,骑行更加轻松,但投放晋城仅一月的小强单车,在单车的车头碗组、踏板及链条等部位都出现了明显的黄色锈迹。
事实上,晋城已经拥有公共自行车项目,5000辆公共自行车和新增的3000辆电动公共自行车上线运行,锁桩11000个,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基本满足了市民出行需求。而小强单车作为外来者想要撕开一个口子分得一杯羹确实需要更多的努力与适应。
比之于一二线城市更小的活动半径和晋城城区地处盆地,市区道路多坡路,没有适宜骑行的条件,电动车是市民出行的主要选择。即便是自行车,除非在价格和体验上有更明显的优势,否则,小强单车想要在相对饱和的市场撕开一道口子分得一杯羹,需要更多的努力和适应。